本文转自:贵港日报股天乐
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中心小学联合分校 卢 燕
摘要: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承担语言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任务,更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学科内在的德育功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德育素材,通过阅读、写作、实践活动及传统文化融入等多个途径,有效融入德育内容,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元素,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1]。本文从阅读、写作、实践及传统文化融入4个维度,探讨德育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合策略,以此为教学提供参考。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股天乐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德育融入的关键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经过精心编选,内容涵盖丰富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理念,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载体。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在字词学习环节适时引入德育内容。比如讲解“瑰宝”“举世闻名”等词语时,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写作是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德育融入的有效手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能力,但仅依靠阅读往往难以实现深层次的德育内化[2]。因此,教师应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文本内涵相融合,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以古词《长相思》教学为例,该词表达了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思乡之情,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由于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有限,教师需通过多层次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情感。可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语言重新表述词意,体现原词情感;或撰写读后感,抒发个人对家乡、亲情的真实感受。写作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背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情感讨论,唤醒其情感记忆,促进德育内容自然融入写作过程。通过写作,学生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和整合自身的道德观念,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养成的统一。
三、语文实践中体现德育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股天乐,为德育融入提供广阔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实践环节,设计蕴含德育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体验和践行道德规范[3]。
如班级活动策划、小组合作任务等,引导学生练习沟通与协作,适时融入团结互助、尊重他人、集体荣誉等德育元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形式,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在实际互动中感受道德行为的力量,增强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此外,组织读书分享会、主题演讲、剧本表演等活动,也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思考成长的机会,使德育融入真实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美德[4]。
以“讲民间故事”口语交际课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学生在查找、选择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需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寓意,如谦让、孝顺、诚信等。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生动叙事,还应引导他们总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践行这些美德。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拓展相关文化内容,如借助“二十四孝”故事开展德育专题活动,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文化叙事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既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也能提升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阅读、写作、实践活动及挖掘传统文化等多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2]刘雪梅,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与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15)。
[3]陈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德育实施探讨[J],教育探索,2021(3)。
[4]张雪莲股天乐,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7)。
嘉汇优配_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