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业绩持续下滑的永辉超市,将希望寄托在一位年轻的“老永辉人”身上美港通证券,那么他能带领这家传统商超巨头走出转型阵痛期吗?
9月18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聘任34岁的王守诚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这位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年轻高管,在永辉超市工作了8年时间,从管培生一路晋升至公司最高管理层。
《观澜商业评论》了解到,王守诚此前曾在永辉超市“东来学习项目”中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牵头运营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学习胖东来模式的调改项目。可以说他的任命标志着永辉超市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
01
简历显示,王守诚于1991年4月出生,现年34岁,北京大学硕士学历。现任永辉超市董事、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总裁,兼任运营支持部负责人、筹建支持部负责人,分管招商部。
2017年毕业后,他以“融才”管培生身份加入永辉,历任CEO业务助理、集群运营合伙人、福建省区人力资源合伙人,闽赣省区人力资源总监,上海省区总经理。
去年5月,在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及其团队的帮扶下,永辉超市通过胖东来帮扶及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两种模式对全国门店进行调改。王守诚在永辉超市胖东来学习项目中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牵头运营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力地推进调改项目。
去年10月,凭借在“调改”项目中的优异表现,王守诚获任永辉超市副总裁。今年2月,永辉超市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担任组长,王守诚为副组长。
3月17日,永辉超市在福州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前CEO李松峰未获续任,当时还成为永辉超市董事张轩宁一人反对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议案的理由;同时,永辉也发公告称美港通证券,CEO“虚位以待,将全球招募”。
3月20日晚,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同时也承诺尽快完成CEO的选聘工作。
在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期间,王守诚作为实际操盘手深度参与了包括供应链优化、门店调改等核心改革事项。据内部人士透露,其主导的“胖东来模式”试点门店在客单价和复购率等关键指标上已有明显改善。
如今,6个月过去,从内部成长起来的王守诚,成了最终的获聘人选。
此次人事调整背后,反映出永辉在战略转型期的多重考量:一方面,选择内部培养的“老永辉人”,有利于保持组织稳定性;另一方面,启用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高管,彰显了彻底变革的决心。
此外,名创优品作为新晋大股东(持股29.4%),通过叶国富领衔的改革领导小组,与王守诚组成“外部经验+内部执行”的黄金组合,这种架构设计既注入了新零售基因,又确保了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
对于王守诚的获聘,《观澜商业评论》认为,当前这位最年轻CEO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永辉供应链优势的同时,成功嫁接胖东来的服务理念和名创优品的效率模式,带领这家拥有20年历史的企业走出业绩泥潭。而其后续的表现,也将成为观察传统商超转型成败的重要样本。
02
王守诚接任的永辉超市正经历自2021年以来最严峻的业绩滑坡。2025年半年报显示美港通证券,公司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滑20.73%;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较上年同期2.75亿元的盈利水平骤降187.6%。
这一数据背后,是永辉四年来累计亏损超百亿的深层危机,以及激进转型策略下的短期阵痛。
从收入失速的结构性原因来看,永辉营收下滑的核心动因源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战略收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永辉全国门店总数降至552家,较2024年底净减少223家,门店规模已退回2015年水平。
与此同时,净利润由盈转亏的背后则存在着四重挤压:一是门店数量锐减直接导致销售规模收缩,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2%;二是推行胖东来“裸价策略”与供应商精简计划,使综合毛利率下降1.8个百分点至18.3%;三是关店产生的员工赔偿、资产减值及装修报废损失达3.17亿元;四是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1.84亿元非经常性亏损。
此外,从财报数据来看,永辉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89.9%,流动比率降至0.68,偿债压力凸显。为缓解资金链紧张,永辉2024年底减持中百集团9.87%股权回笼资金,但转型所需的大规模门店改造与数字化投入仍需持续输血。
综合而言,永辉超市的这场深度转型犹如一场高风险手术,既要通过关店止血改善现金流,又需投入巨资重塑门店竞争力。
因此,王守诚面临的不仅是业绩修复课题,更是在零售业存量竞争时代重构永辉商业模式的终极考验。未来12-18个月,随着调改门店进入业绩释放期,这场“胖东来化”改革的成败或将决定这家商超巨头的生死存亡。
03
不难看出,永辉超市的转型正以“胖东来模式”为核心展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自2024年5月启动战略转型以来,这场涉及商品体系、服务标准、供应链管理和组织文化的全方位重构,正在重塑这家传统零售巨头的商业基因。
在门店调改方面,截至2025年8月,永辉已完成162家门店的深度改造,占门店总数的29.3%。主要呈现出三个特征:
商品体系上:采用“汰换+升级”的双轨策略,汉中吾悦广场店商品结构调整幅度达56%,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12%,生鲜直采比例达85%。中央厨房实施“三去”标准(去防腐剂、去人造奶油、去氢化植物油),烘焙品类销售额平均增长300%。
场景体验上:借鉴胖东来“空间即服务”的理念,全国调改门店统一实施“降高扩宽”工程,即货架高度降低30%,通道拓宽50%,增设顾客休息区、免费冰袋等12项标准化服务设施。
区域打造上:形成郑州信万广场店(首日销售额达调改前13.9倍)、福州公园道店(周年客流增长215%)等一批区域样板,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在供应链方面,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提出的“三年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计划正在落地:一是建立“福菜”等定向种植基地,缩短生鲜商品流通环节;二是重点发展“馋大师”等自有品牌,3R食品(即烹即食即热)SKU新增200余支;三是推行“裸价策略”,淘汰40%冗余供应商,但短期内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1.8个百分点。
在组织再造方面,为支撑转型,永辉启动“全国调改店长精英班”人才培养项目,重塑组织文化,即建立“利他、真诚、匠心、务实”的新价值观;员工人效要求提升40%,同步改善福利体系;实行“3天15店”的快速改造节奏,形成标准化调改流程。
目前来看,这场转型已初见成效,上海11家调改门店全部焕新开业,武汉汉阳五里墩店单日销售额突破160万元,但挑战也同样明显,因为单店改造的成本要约300万元。
但不管怎样,随着永辉超市调改进度的深入,其正在探索一条不同于传统商超的突围之路。至于最终成效如何,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嘉汇优配_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